第(2/3)页 当然是打着亲征的口号,去鼓舞士气。 一般古代王朝,开国皇帝才会亲征,守成之君亲征的很少。 明朝亲征的皇帝倒是不少。 例如朱元璋,例如朱棣,朱瞻基,朱祁镇,朱厚照。 历史上的崇祯,肯定是没有亲征过的。 而张晨这严格来说,也不是亲征,因为都没有上前线去,就在山海关驻留而已。 从北京到山海关,足足有六百里,一时半会儿,肯定到不了。 崇祯这一路走过来,看见不少地方的官府正在筹集粮食。 因为朝廷新一轮的调粮令已经在前一段时间下发下来了。 按说崇祯是做足了准备的,早在年初的时候,就开始为即将到来大凌河之战筹集粮食。 现在前线的粮食肯定是足够的,这一点崇祯是派了军督府的官员亲自是核查过。 而且以袁崇焕的性格,肯定是会保证辽东军军粮充足。 现在又开始调集粮食,完全是做两手准备,万一要打持久战呢? 战争可不仅仅是前线冲锋作战这么简单。 战争更多的时候,比拼的是后勤。 后勤准备充足了,前线打仗也有底气。 以前朝廷筹集粮食是强征,例如历史上崇祯的“三饷”,对象都是普通农民。 现在是购买,朝廷出钱采购。 以目前的数据看来,顺天府的粮食还是够的。 毕竟红薯在顺天府已经普及了,缓和了很大的粮食缺口问题。 六天后,也就是七月三日这一天,皇帝抵达山海关。 皇帝来的非常突然,当赵率教得知圣驾莅临,连忙率领山海关诸将前来迎驾。 “天子圣驾莅临,臣未能远迎,请陛下降罪。” “都免礼吧,不知者无罪,朕来的突然。” “谢陛下。” 赵率教心中紧张,这里也算是半个边陲之地了,怎么皇帝来这里来了,多危险啊!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自己九族可能都不保了。 想到这里,赵总兵满头冒汗。 “不知陛下莅临山海关,有何要事,但请吩咐,臣必赴汤蹈火。” “赴汤蹈火不必,建奴又有异动,朕就是来这里关心关心将士们,看看大家有没有粮吃。” “陛下仁德圣明,边关将士无不感念陛下垂怜。” “走,咱们去你的总兵府衙说话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