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2章跳起来的朝堂大臣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人是铁饭是钢,一个正常人,一顿不吃,别说让他上阵杀敌了,让他跑一会儿都没有力气。

    捷报的消息传到山海关了不假。

    但是锦州兵败的消息,此时此刻却也传到了北京。

    锦州兵败,震惊朝堂。

    也让一大部分人高兴得差点没有直奔锦州给吴襄颁发以免锦旗。

    真特么是太感谢你吴襄了!

    为什么会这样?

    因为政治斗争。

    政治与军事永远都是密不可分的。

    这一次的大凌河之战,主战派在朝堂上主要是孙承宗,在地方上主要是袁崇焕。

    关宁锦防线就是这俩提出来的,铸造大凌河城也是这俩提出来的。

    朝堂上有一大堆的人想彻底扔掉辽东,还有一大堆的人,想将袁崇焕从辽东督师的位置上撤换下去。

    现在,首战出师不利,反对派立刻抬头。

    就在今晚,一帮人相互窜起门来了。

    大家一致认为,这仗不能打下去了。

    以兵部尚书王洽为首的反对派,表示,再打下去,输得更惨,败得更多,必然造成更大的动荡和不安。

    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官员的支持。

    于是,当天晚上,就有许多人开始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做什么?

    当然是弹劾孙承宗和袁崇焕!

    主要是弹劾孙承宗。

    这一仗有大量的新军参加,新军就在锦州,锦州现在败了,得有人复杂啊!

    我大明朝的官员,别的不会,找背锅侠,那绝对是一流的。

    当夜,大家就开始纷纷奏疏,弹劾孙承宗。

    皇帝不在?

    皇帝不在没关系,写给内阁,让内阁来主持。

    总之,现在就是搞事情的最佳时期,先把枢密院给撤了!

    一个枢密院,一个袁崇焕,断了大家多少财路,心里没点逼数吗!

    于是,奏疏第二天天还没有亮,就由通政司使送到了内阁。

    周延儒什么态度?

    这么说吧,皇帝什么态度,周阁老就什么态度。

    周延儒就是个看皇帝脸色办事的首辅大臣,他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上意。

    现在皇帝不在,咱们的周阁老那肯定就开始和稀泥了。

    周延儒和稀泥,内阁大臣韩爌、钱龙锡都不答应啊!

    于是,一大堆人,都摆出一副为了天下苍生豁出去的表情,去围堵枢密院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