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强军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为什么这么说?

    例如此时此刻,轰开义州城的红夷大炮,就是皇帝砸了重金,用工学技术,在弗朗机人的火炮上改出来的。

    它必不可少。

    例如步人甲的甲胄,依然是砸了重金,抽调遵化的钢铁,征调大规模的工匠,日以业绩打造出来的。

    每一尊铠甲都流着无数人的汗水。

    要召集这么多工匠,并且管理他们,照顾他们的吃喝的同时,保证预算不被贪污,铠甲还要如期交货,本身就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。

    再例如,新军的训练,要克服生物怕死的本能,这是逆反人性的,是要无数个昼夜在极端环境下苦训的。

    这就需要极度认真负责的将帅。

    例如全军的步子一样大,是为了在战场上,军官发号施令的时候,他所管理的队伍,能够统一做出最快的战术调整。

    战场上临阵杀敌,千钧一发之际即能决定双方优劣,你若慢半拍,对方就能压制你。

    一旦被压制,军心不稳,崩溃的概率大大增加。

    再例如,最难的:调度军粮。

    为什么调度军粮最难?

    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运输和财政,还牵扯到社会学问题。

    朝廷从民间征调粮食,名义上是大家都出点粮食,但由于社会阶级属性的问题,上层阶级是肯定不会出的。

    为了保证总量,肯定就用力压榨下面的平头老百姓。

    再例如,下面平头老百姓中,人家有那么一点点关系,送了点礼的,也不用出了。

    于是都摊到即没有钱也没有资源的那部分人头上,往死里压榨他们。

    最后,粮食收上来了,但内部阶级矛盾对立了。

    所以,战争表面是两军正面对垒,实际上背后牵扯到军政、政治、民生等一系列问题。

    想要打胜仗?

    至少粮食要保证,军饷要保证,军备要保证,后方不能随便干扰前线作战。

    军队的奖惩制度要合理,抚恤要人性化。

    一件事做起来已经很难,要将这么多事做好,更是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如果要做到这些,获得民意是基础。

    因为最重要的粮食和军队士兵,都是从民间获得的。

    新军现在只能说出具良好的军备、抚恤制度和艰苦的训练。

    离真正的钢铁雄师,还是有差距的。

    即便攻下了义州城,也算不得强军,毕竟重步兵近战有优势,而且天雄军人数也有优势。

    若是遇到真正大规模的建奴主力,改变地形,打法又完全不同了。

    卢象升在义州修整一晚上,第二日,全军精力充沛。

    接下来做什么?

    关于这个问题,天雄军高层陷入了一场两派不同意见的争论中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