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派个小虾米来恶心朕!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陛下又在写书了。”孙承宗接过来一看,不知道为什么,这位陛下从去年开始,就喜欢写一些书。

    这让朝中许多人都很恐惧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皇帝所写的诸多书籍,都和儒家圣典完全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
    要知道,当今皇帝在登基的前两年,是一位标准的儒学信徒。

    每日起早贪黑去聆听大儒们讲道。

    而自从前年皇太极破关后,皇帝就在也没有那样做过。

    孙承宗翻了几页,他看到第一页写的一句话:组织的人数越多,管控成本越高,信息传递越复杂,越容易出现信息混乱。所以,单纯的增加人数,反而会使组织变得更加脆弱。强有力的标准化和监察,才会尽量让混乱变得有序,减少系统风险,这是对抗脆弱的坚实手段。

    孙承宗不由得叹了口气,果然都是大白话,而且还有诸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词语。

    不过巧妙的事,孙承宗都知道那些词语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李邦华道:“虽然说得很简单,可是下官倒是觉得,陛下这些话说得很深刻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咱们这位陛下,心中有革新之大志。”

    再增加督察司,朝廷的编制自然会增加。

    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,人数膨胀了,沟通效率下降,为了维持组织正常高效运转,就必须标准化。

    所以督察司才考虑先放在枢密院,由京卫军调派人手过来。

    军队的标准化是最彻底的,每一个站姿,每一个动作,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
    到了晚上,骆养性快步进了宫。

    一张纸放在了崇祯的桌案上。

    李德诚和刘广志都已经审理完了,是锦衣卫审的,审完后,就扔到顺天府衙门定罪了。

    而他两人都供出了一个官员。

    谁?

    户部照磨张奎安。

    照磨是什么?

    其实就是户部的协助衙门,专门管卷宗、文案的,说重要也重要,说不重要也不重要。

    崇祯抿了抿嘴,道:“人已经死了?”

    “陛下恕罪,臣等前去张府的时候,张奎安已经自缢身亡。”

    有意思啊!

    派个小虾米来恶心朕!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