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9章背后黑手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些官差将那条路的一半给封死。

    “现在修路?    闲杂人等勿要靠近。”

    修路?

    崇祯心生好奇?    再看那骡车上的大包小包,沾满了灰色的灰尘。

    这才反应过来,那是水泥制造厂的制造出来的水泥。

    前年自己跟邱禾嘉和徐光启交代过,开始试用水泥铺路。

    没想到邱禾嘉和徐光启的速度这么快,现在已经开始了。

    大明朝的北京城是需要被改进的?    道路狭窄,地面老旧?    卫生条件也极差,完全无法匹配帝国首都的地位。

    不过这事也急不得?    得慢慢来。

    马车一路向东城区鼓楼东大街行去,顺天府衙门就在那里。

    明代北京城东城比西城更加繁华。

    这和漕运卸货点在东边的通州有关?    大量的商品从通州运入城内?    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
    所以?    当进入东城的时候,连地面都更加平整,崇祯明显感觉到原本还有点颠簸的马车,到这里后,一路平静顺畅。

    而且街面宽敞,道路两边都是豪宅。

    大部分官员的府邸都在东城,富商们有钱了,也将宅子买在这里。

    有钱聚集的地方,高端一些的商业自然就更多。

    例如明朝后期出现的钱庄,许多都云集在东城。

    他们为从通州运货过来的商人服务。

    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,这个时期的张家口与京师的贸易其实在急剧减少,草原与关内的贸易正在萎缩。

    这代表了边关局势的紧张。

    而通州作为大运河最北边的终点站,对京师来说,是至关重要的。

    更加说明,帝国的首都对大运河以及东南的依赖。

    又侧面说明了东南把持着大明朝大部分的优势资源。

    前方就是顺天府衙门,皇帝的亲卫军都是素衣打扮,顺天府衙门的人认不出来也属正常。

    待曹化淳进去通报后,邱禾嘉才带着迅速出来迎接圣驾。

    崇祯进了顺天府衙门,外面五步一岗,守得严严实实。

    “人呢?”

    “陛下是指?”

    “今日抓过来的,用假银票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正在狱中。”

    “安排一下,朕要亲自审问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