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明之亡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、就得干掉中间商,整顿吏治。

    二、只有整顿完吏治,新农税才能施行下去,粮食问题才能解决。

    三、发展产业,由于技术限制,可以优先发展轻工业,投入建厂,拉动劳动力,增加部分底层群体的收入。这样可以扩大税基,同时国营企业自己也可以趁着建立产业增加收入。

    这是良心的投入产出。

    四、对外发动战争。例如安南,一年四熟。投资组建军队,占领安南,产出就是粮食,拿回来的粮食收入一定要高于军队的投资,这才是健康的,否则就是亏本的。

    五、大力投资研发技术,增加效率。

    例如对水泥路的投资,可以增加货物运输效率,增加军队调度效率,减少中间时间成本,这是商业时代必须有的。

    如果从矛盾论的角度分析。

    明末最大的矛盾不是边境矛盾,皇太极自己都没有想过要入主中原,直到崇祯十五年,皇太极还在和崇祯谈和。

    李自成更没有想过要灭亡明朝,直到他快要兵临北京城,还跟崇祯谈条件。

    他跟崇祯说,只要封他一个西北王,税他自己收,有自己的官僚体系就可以,这北京城咱也不进了。

    而且鞑清来袭,咱也出兵给你打鞑清。

    崇祯自己不答应。

    李自成只要攻占北京城了。

    这也说明了明末外交的死板,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