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贷款买田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现在在新政下面呢?

    排出中间的非法手段。

    按照政策来交,2000石?    24万斤。

    他一亩田一年产值才3石?    交税就要交2石,还不能给佃户涨租?    这田吞在手里不就是赔钱货么?

    所以?    接下来地主老爷们的行为将会往买田的方向走下去。

    不过前提是新政策能够执行下去。

    按照明末的剧本来看,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。

    就说南方的秋税?    最后朝廷收了270万两上来,比以往更差。

    当然?    这不是政策的问题?    这是行政和司法的问题。

    崇祯又道:“地主会卖田的,一年每亩2石,谁愿意把田放在手里?”

    众人这才想起来。

    毕自严道:“陛下,臣……”

    “朕知道你要说什么?    你是想说?    朕的这个新政,到时候恐怕没人会遵守。”

    “臣不敢!”

    “你们不必拘谨,都是朕的股肱大臣,有什么话直接说便是,朕也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执行的事?    朕从来不担心。”

    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嘛。

    不就是堆人头的事吗!

    京卫军现在的军威也打了一场出来了,正是要多拿出来磨磨刀的时候。

    此事就这么定了?    接下来崇祯让曹化淳在京师找个宅子,就作为皇家票号的总部。

    此事也不急着立刻就要完成?    先得印钱,5万两也不少了。

    还得分出一队人马专门来执勤。

    其实?    银票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?    就是消灭农税中的耗羡。

    耗羡是官员压榨老百姓管用的手段?    耗羡缺乏标准。

    例如这一次运粮,路上到底需要消耗多少,这话语权是掌握在地方官手里的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收多少耗羡,地方官可以裁夺。

    但是如果一旦未来全国都是银票交税,那不存在耗羡这一说了,一文钱的银票就是一文钱,它不会在运输中,因为磨了一点点毛边就贬值。

    不过银票这事一推出来,恐怕不仅仅民间的钱庄会炸毛,官员一个个也都会炸毛。

    耗羡啊!

    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!

    张晨都做好了银票在风雨中颠簸前行的准备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