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一连串的政治问题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30封奏疏只在说一件事:放弃辽东,全面撤回关内。

    实际上,这是朝堂上早就有的声音了。

    当初的高第不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了一把大撤退么?

    而关于关宁锦防线这种争论,在后世的网络上也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基本上都说是孙和袁拖垮了大明朝。

    这就搞笑了,整个大明,2亿人,每年辽东480万两军饷,就被拖垮了?

    他特么的朱家宗室随便抄一个,不得辽东好几年的军饷了?

    当然,他们认为后来皇太极从宣大入关,辽东的防线没有用了。

    那特么的是蒙古被皇太极拉拢过去了造成的,那是另外一回事,当初孙承宗在设计这道防线的时候,蒙古喀喇沁部和建奴还是仇人。

    蒙古人是很骄傲的,从来没有瞧得起过建奴,但是在林丹汗和崇祯两位人才的双重推动下,又在皇太极的不断打压和诱导下,实在没有办法了,只能臣服。

    眼下这30封奏疏的意思,也是辽东开支太大,基本上就是一个意思,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是垃圾。

    这纯粹是一帮关在家里纸上谈兵的人写出来的。

    且不说放弃辽东,几十万辽民拱手让给皇太极造成的后果是使皇太极瞬间壮大,就说把山海关变成最后的防线,大明在辽东防线将会完全失去战略缓冲地带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若是大量辽民想入关,给不给入关?

    给?

    那如何安置?

    21世纪的难民到欧罗巴造成的社会动荡,张晨也是在新闻上看到过不少的。

    而且即便是明末,辽民到了山东,就与山东当地的军民有很大矛盾,直接导致了孔有德的叛变。

    而且撤退比进攻还难,你就算带10000个人出去旅游,也很难保证回来的时候还是10000个人吧?

    全面退到关内将会引发的社会动荡,是内在的核心问题,那些键盘侠和读了几本儒家经典的某些大臣可以张口就来。

    但是张晨现在是皇帝,他不能张口就来。

    辽东是一定不能收的。

    而且朝堂上现在的风风雨雨,这些声音的背后,还有另一层政治目的。

    什么目的?

    转移注意力,将朝堂的主要矛盾转移到军事上来,针对的其实就是孙承宗的枢密院,进而弱化最近的新政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