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崇祯创业白皮书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第(2/3)页
这特么的,军费开支这么大,而一年的宗室开支加起来,可以给边关发五六年的军饷了!
别问,问就是要干福王!
那个又白又胖的福王!
看完所有的账目后,崇祯心头有些着急了。
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。
崇祯三年,最重要的两件事:一、稳住辽东;二、镇压农民暴乱。
这都需要钱。
尤其镇压农民暴乱。
事实上,三边总督杨鹤的办法是有效的,一边打一边安抚。
只是朝廷没有钱来安抚。
农民为什么暴乱?
闲得蛋疼么?
当然不是!
人家只是交不起税了,吃不起饭了,被逼得要饿死了!
在这种情况下,是一个人都会反,这是人之常情。
光靠杀,是杀不完的。
得恩威并施才行。
所以就需要一大笔银子!
崇祯都想好了,万历皇帝的几个儿子都特么的滚回来,在北京安置几个王府老老实实待着。
就万历皇帝的几个儿子抄下来,就够用的了。
还有山西的八大蝗商,以及京师的勋贵们。
先把目标锁定下来,然后再想办法搞钱。
等国库里有了一批钱后,就可以开设银行了。
可惜这丫的大明朝的银钞在朱元璋时代就被玩坏了。
如何玩坏的?
明初一两银钞还能兑换一两银子。
到了嘉靖年代,一千两银钞兑换一两银子。
就是这么被玩坏的。
但是崇祯依然要做这件事,就从顺天府开始试点。
民间不想用银钞,无非就是朝廷左手印钞机,右手疯狂印钱割民间韭菜呗。
那现在出台一个政策,顺天府交税必须用银钞,这个担心不久迎刃而解了?
这相当于朝廷和民间一起承担了银钞贬值的风险。
至于民家造假,这种事只能去靠监察的手段了。
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政策的。
到了下午,崇祯先把银行的方案写完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