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四章 玄德野望-《三国寻龙记》
第(2/3)页
陈龙拉着蒙面的甄宓,进入渔阳古县城的同时,渔阳主街边上的一座精致的小院内,轩厅里昂然站着两个大汉,一黑一绿,围绕在一个白脸汉子周围。白脸汉子正舒适的坐在太师椅中,在凝神沉思,着黑穿绿的两位汉子,早已习惯了站在大哥身边保护着,丝毫也不觉得疲累。
这白黑绿三人,正是久违的刘关张。兄弟三人兜兜转转,历尽艰险,始终不离不弃。张飞散尽家财带出来的几百子弟兵,也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,刘备是有梦想的人,到处去借兵,以实现自己的野望,却颠沛流离,说不尽的前路艰难。这回在公孙瓒处落脚,算是时间很长了,但可惜公孙瓒被袁绍压制的苦不堪言,刘备一直在观察,自己是否应该去投靠关系还算不错的袁绍袁本初。
自从上次与陈龙在邺城一别之后,领着两个兄弟,举义兵,斗黄巾,投靠校尉邹靖,好不容易因功当了安喜县尉,手下有了近千人追随。但实力太过弱小,在大军阀夹缝中无法生存,只得先后投靠袁术、孔融、韩馥、王门、公孙瓒等人,现在又在考虑投靠曹操或者袁绍以自保。可以说一直过着寄人篱下、颠沛流离的生活,也不知走了多少路,哭了多少场,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,只因胸中揣着当绝世英雄、匡扶天下的梦想。这些人虽对刘备礼遇有加、甚至以大事相托,但是几乎对其都抱有戒备之心,恐怕被这位胸怀“匡复天下”之大志、身藏经天纬地之韬略的当世皇叔所取代。
刘备幼时家贫,朝中无人,只能靠军功累积做下级武官,靠商人大户的资助召集千余人部曲。这时候身在匪乱最重的中原,朝廷声威尚在,各地势力已经划定,刘备声名不显又没人提携,想得到一块安身立命的地儿势比登天,素有英雄之志的刘备这时候投奔了师兄公孙瓒。公孙瓒虽然接纳了刘备,但只想把刘备当枪使,用来对付冀州牧袁绍。当时公孙瓒在辽东、辽西一带威名赫赫,袁绍四世三公,坐享韩馥之地,拥兵百万霸凌于天下,幽冀二州就让这双雄平分了,河北名士是不会下注在刘备这个卑微的安喜县尉身上的。
外来之士,更加未必知道有刘备这么一号,刘备当时只能想尽办法勤政爱民、收拾人心,身卑人下,抱负不得施展,身心痛苦可想而知。孔融向刘备求救那次,刘备受宠若惊,一句“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”,透露多少卑微、悲凉和可怜。即使两位贤弟关羽、张飞都是万人敌,刘备这只雀鸟却始终不得展翅高飞。
刘备一左一右拉着两只耳垂,这是他思考时的一个习惯,渐渐拉的自己大耳垂肩,倒成了皇叔的标致。身边站着的关张二人对望了一眼,都看出对方眼神中的无奈,知道大哥又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。
刘备如今与田豫打的火热,目的当然是拉出自己的一块根据地进行割据。但他不敢让田豫看出自己的野心,否则可能鸡飞蛋打,所以拼命掩饰着自己的野心,而城里的部队,也始终掌控在田豫的手里。
刘备苦思无计,只得开始考虑再次转移阵地,寻找机会。北方群雄,自然是曹操和袁绍最为强盛,自己兄弟三人投靠,不失为偏将军,但恐怕无法实现自己的野望。徐州陶谦、青州孔融,都是文臣,始终比较暗弱,倒可能大有机会取而代之。只是自己兵微将寡,地位低下,怎么才能踏上人家的门槛呢?
陶谦的徐州地域广大、人民富庶,真是一块大肥肉,必然被周边的军阀觊觎。刘备若能看准机会,离开公孙瓒去帮助陶谦,也许是个机会。即使面对的是天下无双的曹操和陈龙二人,刘备也有信心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徐州保卫战,即使可能会过早地离开这个乱世,马革裹尸而还,刘备也在所不惜。
刘备终于停下了拉耳朵的动作,深深呼出一口气。张飞见状,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大哥,可是想好了”
刘备微微点头,望着两个异常雄壮的弟弟,心中升起几丝愧疚之情。当下说道:“二弟,三弟,你们都是万人敌,跟着大哥实在委屈你们了。”张飞连忙摇头,憨声憨气道:“大哥说哪里话来!大哥的剑法深不可测,连我都不敢说能接的住呢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