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三章 现场试验-《钢铁时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一小时,你确定?”

    “是的!”杨元钊点点头,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个幅面的?”查理又指了指面前的织布机,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的!”

    一问一答,非常的快,周围的人们也评住呼吸,等待着实验的结果,中国人跟洋鬼子的正面对决,就情感上面,应该是站在中国人这一边,可是过去那么多年,特别是几次战争,丧权辱国,中国人的脊梁和尊严,在这么一次次的屈辱之中,被打入泥沙之中,多多少少,还是心中没底的。

    “好!”查理拿出了怀表,看了时间,道:“现在是上午的8点52分,要不要休息和准备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,开始吧。”杨元钊摇摇头,说道。

    杨元钊话音刚落,机械师停下织布机,然后从四个方向拿出数十个小包的棉纱,杨元钊微笑的对查理说道:“这是标准的42支面纱,查理先生看可以么?”

    细支的棉纱,从某种程度上面纺织的难度更大,查理是纺织厂的工程师,对于面纱都非常熟悉,一眼看上去,辨别不出来到底是多少支的,但是很显然,不是低支的,这些从粗细程度上面,就可以看出来,他吃惊的同时,心中也在嘀咕,到底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自信呢,还是自大呢?如果换成14支,速度显然会比现在高出一些。

    棉纱固定上去,杨丽也做好了准备,跟机械师稍稍的沟通一下,机械师操纵者制动杆,把它连接到了织布机上面,高速转动的连动杆,带动着织布机迅速的运作,棉线,就如同一个灵巧的精灵一般,开始向织布机上面排列组合了起来。

    杨丽的双手,仿佛是灵活的蝴蝶一般,在棉纱上面不同的摆动,棉纱用最短,且最快的速度,在织布机上面迅速的飞舞的,查理本身不屑的表情,顿时变得呆滞了,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只是瞬间,他就知道,这个所谓西北公司,最少解决了几个关于织布机至关重要的东西,这些东西,都是英国工厂都没有解决的。

    首先是动力,织布机的动力绝对不是普通的蒸汽机能够提供的,转速非常的快,24匹这个数字,即便是放在粗支棉纱之上,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这一次他使用的居然是42支的高支棉纱,高支跟粗支,其中的差别如何,他非常清楚,如果是使用14支的粗支的话,这个织布机的效率,岂不是还能够增加一倍,日产24匹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,更何况是48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