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三章 循经走脉-《龙焰苍穹》
第(2/3)页
两人回到街道上,找了一处夜市,点了道菜要了三斤酒。一边吃菜一边喝酒,看着大街上还在往来穿行的男男女女,两人各自说着自己以前曾经遇到过的趣事。直到酒空菜尽,两人还没有说完,但天色已经黑透,只好各自回去,等到改天再好好叙旧。
这天晚上,南宫易又将那本神藏龙经拿出来参悟。再次看到炼己存诚,筑基培药,坎离交靖,采药归鼎这四步时,他根据这些天看过的经卷及之前所领会的要旨,心中渐渐明亮起来。
其实这本神藏龙经,就是一本修道成仙的古籍,它里面所讲的,是修道的法门和注意事项。
明白这些之后,南宫易就慢慢的理解了炼己存诚的意思。
原来其要诀是要惩忿窒欲、虚寂恒诚;扫除后天之习染,独露先天之真体;使识神退位,元神呈现;息断俗缘,退藏于密。
丹家所谓收拾身心,凝神定虑,便是归中宫祖窍,养自我本来一点灵光,常应常静,二年三年,积久益善,促开玄关一窍。
而筑基培药,就是让其功法择地入圜,身心意不动,收摄精气神三宝归于中宫,时时觉照,刻刻规中,借假修真,以玄关一窍立基敛藏神炁,行抱元守一之诀。
此法纯熟,更复坐忘内视,行凝神入炁穴之功,活子时至元阳生,勃然机发,于恍惚杳冥之中,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。龙生于离,虎生于坎,当虚极静笃之时,将元神沉于羔穴。听其自呼自吸,采有气无质之壬水即坎中真阳,后以真意摄入中宫,与离中真阴会合。
第三部坎离交靖。则是让法要心息相依,身心不动,神羔凝结,于虚极静笃中,忽觉海底蠕动有光透出,似初三新月。或如粟如珠,照在腹部,乃金炁初现之象。而后以真意引药穿尾间,经夹脊,透玉枕,入泥丸宫,游九宫,自上腮滴下鹊桥,似醒酗甘露,沿赤道复归炁穴,行归复法,为胎息入手功夫。
第四部步采药归鼎,其实是丹家于虚寂杳冥、渊默混沌之际,顿起雷声如裂帛,丹田火热,两肾汤煎,即将药物聚于海底,以真意引转尾间,雷声轰轰透过三关,翁聚泥丸宫。
此时月窟风生,绛宫月明,两眉间内涌圆光,药物不知不觉由鹊桥下重楼,凉如冰片薄荷,沁人心脾,送归土釜。此为炼取谷神之法,取坎填离之功。
南宫易根据自己的理解得知,要想将炼精化气,之后炼气化神,就必须先将全身的经脉打通。他现在已经打通了奇经八脉,十二正经也通了两脉,只要将剩下的十脉打通,那第一步的炼精化气就算是完成了。
南宫易心知,所谓炼精化气,就是指在炼丹药物精、气、神中,以精为基础。但元精须与元气合炼,化为轻清无质的精炁相合之物,才嫩能随河车运转,炼成丹胎。
第二十四章汇真
道家常说两句道决,那便是“三花聚顶”和“五气朝元”。三花即是“精”“气”“神”。“五气”,便是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和五行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等。
聚顶的顶,当然是指头顶的“宫会穴”,也就是道家所谓的“泥洹宫”,密宗所谓的“顶轮”和“梵穴轮”的连带关系。朝元的“元”,是指“关元穴”的部位,也就是一般所谓的“下丹田”。
所谓“五气朝元”,也就是人体内部的腑脏之气,各归原来的本位,充满、和谐、均衡而没有窒塞。
“三花聚顶”就是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。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,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,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,非常安适妥贴,若存若亡。
此时,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。再渐渐的静定下去,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。
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,只有头顶“泥洹宫”“百会穴”部分,感觉如天窗的开启,如阳光的透射,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。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,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。然后便到达了醍醐灌顶的境界。
由于“三花聚顶”景象的呈现,或者在同一时间,或在稍息之后,忽然感觉呼吸之气自然地完全停止,周身绵软,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温暖怡适,丹田的呼吸这时也自然的停止了。只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,偶然的需要极其轻微的呼吸一次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