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 大大滴开门红-《全民偶像》
第(2/3)页
1月6号,未曾对《曾经的你》争议做出任何回应的丁宁,发了条意有所指的微薄:“我又来情情爱爱误人子弟了,《月满西楼》,词作李清照,曲作是我,有幸请得冯丽钦歌后演唱,希望大家喜欢。”
“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”
“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”
“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”
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
“却上心头。”
当李清照的古诗,逢上了冯丽钦韵味犹存不减当年的婉转清丽歌声,《月满西楼》成了2016年开篇后第一个席卷全网络的全民话题。
古诗词新谱,古往今来许多歌手都做过,流行音乐界也不乏拿古诗词来作词的歌。
自新世纪以来,用古诗词来谱流行歌的,网上随便一搜,能搜出琳琅满目的上百首来。
但这上百首歌中,真正传唱开来,能被大多数人认同的,屈指可数。哪怕是许多知名,甚至顶尖制作人和歌手做出来的古诗词歌,也鲜少有被人认可买账的。
可丁宁这首《月满西楼》一出,不仅仅在四大平台上火了起来,整个网络都被带动着掀起了一股议论热潮。
这一次,争议声仍然存在,可比之浩淼汪洋般的赞誉。连九牛一毛中的一毛都不如。
“这是我迄今为止,听到的最到位最耐听的一首古词流行歌了。冯丽钦好歌喉绿树常青,转发给各位周知。”这是著名国学大师闽永波在自个朋友圈里发布的评论。
他的发声,迎来了广大学界人士的附和。
一时间,在众多学界人士的力推下,《月满西楼》成了古诗词新唱曲目中的正面教科书。
学界的积极反响。很快引发了众多高中,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们的敏锐反应。
“大家快把这词背熟,背不住也要把这歌学会唱,多琢磨多研究多延伸,今年的高考十有**会出现这首词,说不定会成为你们的作文题目。”
“这是一道送分题啊,同学们。你们要是在这词上丢分了。你们的祖宗都会从祖坟里爬出来抽你们。”
然后,一传十十传百,再加上校园广播助攻,全校学生都学会《月满西楼》了。
学界的认同,只是众多赞誉声中的一小簇。
在歌坛,丁宁和冯丽钦的忘年合作,古词和流行歌的完美结合,也是引发了热议。尤其是上一代歌手们的热议。
在《月满西楼》上架后的隔天,丁宁收到了闻鹤洋的电话,闻鹤洋说他手痒了,想翻唱这首《月满西楼》,丁宁答应了。
这一答应,当年的摇滚教父,立马率性地拿过一把木吉他。用极为简陋的设备,录制了民谣版的《月满西楼》,曲大体上还是丁宁那曲,只是改得有了些民谣范。
当闻鹤洋把这首歌传上自己在十度上的个人主页时。闻鹤洋的粉丝们"gao chao"了。
“夭寿啦,闻大爷诈尸啦,闻大爷你是要复出吗。”
“多年不见,再见竟然是这么首《月满西楼》,听得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。”
“玩摇滚的老男人耍起柔情来,真是摧枯拉朽的灾难啊,太好听,太催泪了。”
“这粗糙的烟酒嗓,这哀愁的清照词,我已经沦陷了。”
“昔年铁骨铮铮,而今柔情款款,想是已放下了执念,老闻,你已经立地成佛了,恭喜。”
随着闻鹤洋粉丝和好友们的大力宣传,闻鹤洋版的《月满西楼》,也立即火了起来。
闻鹤洋的翻唱只是一个开始,当丁宁在微薄上表示,欢迎各路人士翻唱这歌后,弹幕视频网站m站和n站音乐区,瞬间被各路人士翻唱的这首歌攻占。
唱古风的也好,唱流行的也好,纷纷翻唱。
排名前十的一周热门翻唱中,《月满西楼》在m站独占5个名额,人气更高的n站更是霸气地豪夺8个名额,蔚为壮观,引发了又一波古诗词新唱热。
紧接着,许多明星也陆陆续续地加入到了这歌的翻唱队伍中,有的是真喜欢这歌,有的只是想借这歌的热度炒作一下自己。
于是乎,一个一开始打死丁宁也没想到的盛况轰轰烈烈地上演了。
在各路知名人物和明星的带领下,唱吧、全民唱响、我爱k歌等等软件上,这首歌各种翻唱版本迭出,形成了一股全民翻唱风暴。
这种热潮,还从网络传到了地面上,一时间,满大街都是《月满西楼》。
老的会哼,少的也会哼,男的会唱,女的也会唱,你要是不会哼哼两句“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”呐,那简直就是out得不行,多半是从火星来的,得被抓去研究院切片。
第(2/3)页